郑庄公究竟有多强大,连毛主席都对他赞不绝口。面对五国联军围城的危机,他依然泰然自若,毫无慌乱。国家的首都被敌军包围,他却能从容应对,谈笑风生证券配资开户,丝毫不显惊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成功撤离被围之地后,他竟未动用一兵一卒,便轻松攻下了下一座城池。
从历史记载来看,郑庄公的风采颇有曹操的影子,被誉为春秋时期的首位小霸主,且是齐桓公的先驱者。他开创了郑国古代十大政法之一,甚至曾射中周天子的肩膀,成功击退五国联军的联合进攻。郑庄公还率先提出了管仲“尊王攘夷”的雏形,奠定了后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基础。
尽管如此,这位春秋霸主却鲜少被儒家学者认可,从未跻身春秋五霸之列。有观点认为,郑庄公未被儒家认可,主要是因为他多次击败了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孔父嘉在历史上是他的五次败将之一,甚至在国都被围的路上,郑庄公还轻松攻占了戴城,手下将士高喊感谢三位将军的功劳,这种智慧和气度堪比诸葛亮未战先胜的谋略。
郑庄公如同曹操般拥有深谋远虑和奸诈之心,但他比曹操更懂得情商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虽然有着“奸雄”的志向,然而他的为人却令世人感叹其仁义与宽厚。甚至在处理家族权力斗争时,他采取了类似雍正皇帝处死年羹尧的手法,除掉了心怀叵测的兄弟。而其麾下将领之间也曾出现过争夺旗帜的纷争,令人联想到曹操手下将军的激烈竞争。
展开剩余81%关于郑庄公,历史和文化还衍生出许多成语和故事。他的儿子是《齐大非偶》里的主角,而他本人则是“黄泉见母”故事的主角。此外,他手下的两位重臣——公孙子都,既是暗箭伤人的典型人物,也是《诗经》中“不见子都”的美男子,享有春秋十大美男之一的称号。
那么,郑庄公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何连毛主席都为其才智与胆略所折服?
郑庄公又名寤生。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欢心,放火烽火戏诸侯,郑庄公的祖父曾作为忠诚护卫奋力保护周幽王,英勇突围而出,为此郑国得到了周朝的高度重视。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郑庄公的父亲也曾立下赫赫战功,周王为表嘉奖,将公主嫁给了他。
然而,这位周朝公主性格较为挑剔且斤斤计较,嫁入郑国后常无端生事。她在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对寤生并不喜爱,甚至称他为“寤生”。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公叔段,公叔段面容俊美,深得周公主的宠爱,溺爱之情溢于言表。公主多次请求郑庄公的父亲废掉寤生,立自己的小儿子为继承人,但都被坚决拒绝。
郑庄公继位后,周公主仍不肯罢休,提出将制邑分给小儿子公叔段,妄图让他谋朝篡位。郑庄公坚定地回应:“这是先君遗命,不可随意分封。”尽管如此,周公主仍以“分封京城”为由强迫寤生屈从。临别时,公主含泪警告郑庄公:“你的兄长对你不怀好意,你到封地后务必早作谋反准备,若你能成为国君,母亲死也瞑目。”
接着便是大家熟知的郑庄公克段于鄢的故事。分封给公叔段的提议遭到众臣反对,公子吕直言:“共叔段受母亲宠爱,心怀篡位之志,且背靠京城,要早做打算。”但郑庄公表面淡然,表示:“段恶尚未显现,怎能轻易诛杀?”他心知肚明,要除掉共叔段,必须先纵容其恶行,待其显露真面目,方能正义除之。
在与臣子的协商下,郑庄公假装外出。消息传至周公主耳中,她欣喜若狂,写信告知公叔段。但飞鸽信已被郑庄公截获,他面无表情地将信加固,再继续送往共叔段。对母亲的称呼也由“母后”变为直接称“姜氏”,表明关系决裂。最终郑庄公除掉了共叔段,见到母亲时冷冷说道:“不及黄泉勿相见。”
郑国内还有一位备受郑庄公器重的臣子,名叫颍考叔。此人才华横溢,庄公曾亲自为他切下烤羊腿,却见颍考叔不吃,而是将肉藏于袖中。郑庄公问及原因,颍考叔答道:“家境贫寒,母亲未曾尝过此美味,我特意带回给母亲。”郑庄公感慨:“你有母亲,我岂是无母之人?”颍考叔却说:“母可不为母,子不可不为子。公子此举失计。”受此启发,郑庄公亲自扶母上马车,黄泉见母的传说便由此流传各诸侯国。此举也是其政治手腕,旨在彰显仁义与重视人伦的形象。
公叔段之子逃亡至卫国,公子吕建议“斩草除根,春风吹又生。”但郑庄公笑言:“陈国小国,攻之不如修书劝说。”于是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仁义和智慧的信,推卸所有罪责于共叔段,并请求释放逃亡者。陈国果然释回了逆子。
郑庄公忍辱负重,曾任周朝卿士,却多日未赴任,令周王起疑。郑庄公明知朝中有人造势,便迅速赶赴周朝。跪地称愿让位,谦逊有礼,周王却盛情挽留。郑庄公谦称不及虢公忌父,不愿滥居高位,推辞权力。周王不敢得罪他,郑国在他治理下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文化复兴。
当周王提议郑周交质时,郑庄公巧妙拒绝,称若交质,天下必以为臣子要挟国君,罪该万死。周王解释太子只是观赏郑国风貌,郑庄公也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与周王交质的国君。
后来,周王太子死于郑国,继位者对郑庄公怀恨在心。郑庄公假托割麦测试态度,周王大怒,郑庄公却不动声色。随后,卫国新君穷兵黩武,率五国联军进攻郑国。敌军包括宋、鲁、卫、陈、蔡五国,兵临城下,群臣忧心忡忡,有的主战,有的主和。
郑庄公从容表示:“一切尽在掌握。”卫国新君地位不稳,攻势难久;宋国因公子冯之事,鲁国则受贿,两国势必不久;陈蔡皆小国,看情势后必自行撤退。郑庄公以深谋远虑化解危机,最终成功守住国家。
参考资料
《左传》
《东周列国志》
《史记》证券配资开户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门户配资网_正规实盘配资_正规配资实盘股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