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叫“汉人”?汉人的“汉”,来自汉朝。是因为刘邦,曾经被封为“汉王”,汉王的封地是在汉中,而汉中的名字,来源于叫汉水的河,汉水叫“汉水”,是因为它与天上的银河全国前三配资公司,走向一致。而银河在古代,被称为“汉”。——姜武
唐军对外自称汉军,唐军跟土蕃划定界碑都是汉蕃之称。是因为攻打匈奴,汉朝慢慢凝聚成了汉人这个群体。
汉人非常明确是民族的称号,说近代才出现那是扯淡,只不过这个称号不是突然出现而是逐步发展出来的。
先秦时期形成的华夏族到了秦汉时期演进为汉族。可以说华夏族是汉族的雏形和前身,“华夏”是汉族最早的族称。
“华夏”最终被“汉族”所取代,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起着汉族别称的作用。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汉献帝传载诏曰:“华夏遗民,含气之伦,莫不蒙焉。”
《晋书·食货志》称汉中“杂有獠户,富室者愿参夏人为婚,衣服、居处、语言殆与华人无别。”
《魏书·高昌传》称高昌“国有八城,皆有华人。”
《周书·异域列传》谓獠“与华民杂居”,稽胡“与华民错居”。
《隋书·食货志》载:“华人之勇力绝伦者,谓之勇士,以备边要。”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称“华人入北,其类实多”。
《旧五代史·桑维翰传》云:“不畏风霜,不顾饥渴,皆华人之所不能。”
《明史·李钺传》言:“倭恃华人为耳目,华人借倭为爪牙。”
直至今日,我们还在使用“华夏儿女”、“华夏子孙”、“海外华人”等词语,可见作为汉族最早族称之“华夏”影响之深远。
只不过华夏这个称呼太玄幻,只见于官方,下层民众不怎么用,一般按照地域叫秦人、赵人、鲁人、楚人等等。自汉代开始多了一个名字——汉人,但这个时候汉人还只是汉朝人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人。等到魏晋、隋唐以后汉人逐渐成为了民族的称号,官方开始大量出现“汉人”这个称呼,等到宋明以后,汉人的概念逐渐被民众接受,满清也称呼我们为汉人,民国时自称也是汉人
所以,汉人这个称呼相当于华夏民族的别称,你要是问古人这个称呼,人家也能明白是啥意思,不会说汉朝已经灭亡了,我们不是汉人。
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一个是汉朝之后,黄老之学盛行,炎黄子孙的概念成了政治正确,开创了黄帝陵祭,官方活动官方记载都在加强概念,连王莽都自称黄帝之后,在史记里别说中华明君,就连匈奴、闽越之类亦为黄帝苗裔,把各族统统纳入到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谱系中。反正大家DNA都一样想区分也区分不了。
三皇五帝的概念变弱,炎黄子孙的概念变强了!
还有一个就是秦朝进行的同文同轨,直接把我们整个民族和国家属性进行了强力粘合!这是这个世界众多国家所不具备的,比如斯拉夫人无疑是同一个人种同一个文化,但是因为字母文字不可避免的带来拼写差异,导致了文化的不同(比如英美才分开几百年还交流密切,一样产生很多拼写语法的不同)再加上本来习俗的差异,造成斯拉夫各国家的分裂,现在俄罗斯乌克兰还在打仗,根本没把对方当成自己人。而中国虽然各地差异巨大,方言甚至也不能交流,但是文字和主流文化却一直保持一致,从此再没有分裂的可能。
最后要说一点,欧洲法国大革命后的民族概念是一个在欧洲基督教文明下的群体细分,类似中国不同省份方言不同的人之间的划分。标准就是十字军东征期间,欧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互相视为异族。民族概念以文化划分,所以欧洲传过来的玩意全国前三配资公司,对我们根本就不适用!我们统统都是中华民族,别整天撤有的没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实盘门户配资网_正规实盘配资_正规配资实盘股票观点